内蒙三件宝:

  莜面、山药、羊皮袄。

  这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广泛流传、众口皆碑的一段民间串话。这段串话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编说者强烈的自豪感情。

  莜面、山药(学名马铃薯,也称土豆)、羊皮袄,是内蒙古中西部,特别是阴山南北的三大特产。这段串话之所以将这三大特产冠名为“宝”,并不是因为这三大特产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的奇珍异宝;恰恰相反,而是因为这三大特产既是当地产量极高、品质极佳,又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深受当地人民群众普遍喜爱、经常吃、用的三种物品。

  这段串话之所以将莜面列为“三宝”之首,除上述“三宝”共同具有的特点外,还因为莜面是当地人民群众特别喜欢食用、营养极为丰富的又白又筋又香又耐饥的一种主食食品和保健品。

  莜面是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内蒙古中西部盛产的莜麦学名为裸燕麦。《中国大百科全书》载:莜麦是禾木科一年生草本粮食植物。并说“L.M.茹科夫斯基认为中国和蒙古接壤地带是裸燕麦的初生基因中心。A.R.斯特顿和N.I.瓦维洛夫则确认中国是裸燕麦的起源地。”其栽培历史已有2100年之久。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的阴山南北……还说裸燕麦营养价值较高:“含蛋白质15%,脂肪8.5%。蛋白质中主要氨基酸含量较多,组成全面。脂肪酸中亚油酸占38%~46%。并含有其它谷类作物缺乏的皂苷,对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β脂蛋白有一定功效。还含维生素B1、B2、E……可作主食、糕点、儿童食品。其绿色干草可提取叶绿素、胡萝卜素;稃壳可制糖醛。茎、叶和秸杆是优质饲料。”

  对如此珍贵、重要、美好,并与当地人民生活和健康有密切关联的莜麦、莜面,特别善于编说串话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劳动群众,曾满腔热情地、发自内心地、连篇不绝地编说了一段段串话进行表述、夸赞。

  阴山莞豆阳山糜,

  高山莜麦堆成堆。

  这段串话是说莜麦是耐高寒的作物,种在高山丘陵上收成好,品质优。内蒙古中西部横亘着的阴山山脉海拔高度为1000~2330米之间,很适合种植莜麦。

  谷雨早,小满迟,

  立夏莜麦最当时。

  小麦先种,

  莜麦后跟。

  这两段串话说的是莜麦播种的适宜时期,约在4月下旬前后,这时温度适宜莜麦发芽、幼苗生长。

  黄疸收,黑疸丢,

  莜麦霉霉收半秋。

  黄疸指麦类锈病;黑疸指麦类黑穗病;“莜麦霉霉”指莜麦黑穗病。这段串话是说莜麦生长期怕得黑穗病,提醒人们注意及时防治此病发生,以免造成减产歉收。

  以上数段是有关莜麦种植方面的串话,这是当地人民多年从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十分宝贵,值得记取。

  下面是加工制作莜面的串话:

  磨莜面前要把莜麦先炒熟,

  和莜面时要用滚水把莜面泼熟,

  吃莜面时要用笼屉把莜面蒸熟。

  这是制作莜面要做到“三熟”的串话。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莜面好消化,全面吸取其营养。如果追溯其缘由,请听下面这个传说。据说莜面原产自外国的一个高寒地带。这个地区的人们一直象吃小麦面粉一样加工做莜面吃;他们一吃莜面就不消化闹肚子。自以为莜面是一种有毒致病的食品,便将莜麦传进中国,妄图毒害中国人民。但我们聪明的先人在生产实践中认识和掌握了莜面的特性,在制作莜面食品时做到“三熟”,并在吃莜面时加了辣椒、蒜、香菜、韭菜、醋等助消化的作料,这样吃莜面不仅不闹肚子,而且吃起来又香又筋又耐饥,对身体十分有利,于是莜面就成了当地人民非常喜欢吃的主要主食品种。

  后山莜面白又筋,

  吃在嘴里香喷喷,

  咽进肚里饱狠狠,

  干活有劲快如风。

  莜面、山药蛋,

  庄户人的好茶饭。

  前一段串话是夸内蒙古中西部的阴山莜面品质好;又白、又筋、又香、能量高、止饿耐饥;后一段串话是说内蒙古中西部的两大特产:莜面、山药蛋是当地农民(庄户人)经常吃、普遍吃,且好吃不贵、对身体有利的“好茶饭”。

  五十里莜面,

  四十里糕,

  三十里豆面饿断腰。

  这段串话通过对当地常吃的三种食物的比较,有力说明莜面最为耐饥。

  冷调莜面捣烧酒,

  山珍海味都不好,

  一口莜面一口酒,

  香得人们口水流。

  “冷调莜面”指用凉盐汤调制凉莜面。“烧酒”即白酒。“捣”方言,这里当“佐”或“就”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喝白酒就着冷调莜面,比吃“山珍海味”都要香。

  至于莜面的吃法更是丰富多彩,根据需要和喜好可搓鱼鱼、推窝窝、压饸饹、摸刨渣、卷囤囤、拌丸丸、切条条、炒傀儡、打拿糕、包夹夹、捏圪团儿、按板鱼鱼、炒炒面、烂茶面、熬糊糊、烙烙饼、制糕点、制燕麦片……其中搓鱼鱼和推窝窝是人们最喜欢吃、经常吃的两种。而吃这两种莜面时,与其调配的蔬菜、盐汤也颇有讲究和说道。请看下面这段串话:

  鱼鱼搓得细针针儿,

  窝窝推得薄凌凌儿,

  山药煮得沙腾腾儿,

  茄子烧得绵敦敦儿,

  黄瓜(水萝卜、芋头等)调得脆铮铮儿,

  芫荽、韭菜切得碎纷纷儿,

  葱花、扎蒙、芝麻炝得黄冲冲儿,

  盐汤兑得酸茵茵儿,

  辣角子拌得红彤彤儿,

  吃在嘴里香喷喷儿。

  这段串话用一组排比和儿化的迭词,绘形绘色地将莜面的吃法描述得色香味俱全,听后令人馋涎欲滴。这种吃法多为夏秋季新鲜蔬菜上市时用冷盐汤调拌莜面的吃法。如果到了天寒地冻、冷气盛人的冬季,当地人民则另有吃法,那就是将羊肉猪肉拌上调料、胡油、辣椒、葱、蒜、韭菜等蒸成热汤(也叫臊子)或用热烩菜调莜面吃。为此,当地有:

  “莜面蒸汤汤,

  庄户人上排场。”的串话传世。

  在多年来的做莜面、吃莜面的过程中,当地劳动人民通过不断深入细致的实践、思考、摸索、体味,总结出一系列相当讲究、到位、成熟的经验,除前面已经提升的外,还有:

  一半莜面一半水,

  圪代代滚水圪搅起,

  双手手猜得放了“屁”,

  趁热做造放笼屉,

  窝窝推得薄又齐,

  鱼鱼搓得长又细,

  揭笼莜面香十里,

  山药开花烤皮皮,

  趁热与汤调拌起,

  吃到嘴里更有味。

  这段串话中的第一句是说和莜面的水与莜面的比例是1比1,这样和起的莜面不软不硬,配置得当;第二句中的“圪代代滚水”为当地方言,即沸腾着的开水,“圪搅”是绞拌,这句的意思是要用温度极高的开水将莜面“泼熟”;第三句中的“猜”是指要用双手尽快使劲将莜面搓揉,“屁”不是指人放屁,而指将莜面要搓揉到发出叭叭的响声才算到位;第八句是说把山药煮得破了肚再烤焦皮,这样的山药更沙、更醇香。

  莜面吃个半饱饱,

  一喝滚水正好好。

  这段串话是说莜面耐饥、难消化,净吃一肚子莜面会不舒服。因此,告诫和提醒人们:吃莜面要适量,不可吃得过多过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