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本县境内始有天主教传教活动,但影响较小,信教者寥寥无几。同治元年(1862年)一月,在铁圪旦村(今属四子王旗)首建天主教堂一处,有教徒数十人。同治十年五月,外国传教士出银1680两,租民地4500亩,在乌儿图沟设立天主教堂一所,司铎(神甫)为樊德屏(国籍不详)。后经苦心经营,连年发展,信教者日益增多,成为天主教在大青山后传教的立足点。到民国19年(1930年),境内的教堂已发展为古营子、三原井、库伦图、乌兰淖、铁圪旦、乌儿图沟、壕赖山7处。这些教堂的主管人多为比利时国籍,教堂组织武装,修堡筑寨,购置田地,雇工耕耘,并开办学校、建养老院及育婴堂。

民国19—26年间,全县先后设立规模不等的天主教堂17处,教徒最多时达5012人,其中男教徒3008人,女教徒2004人;附设教会小学4所,其中男校3所,女校1所;抚育婴儿9人、孤老9人。民国29年,教堂缩减为7所,教徒则增6580人,其中男教徒3803人,女教徒2777人。民国34年,男女教徒总数达9000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5%。

解放后,境内多数教堂所在地划于毗邻旗县,仅壕赖山教堂仍属武川县。该堂神职人员于1955年全部移居出走,教徒停止在堂内活动。

“文化大革命”中,宗教信仰受到批判,信徒停止聚会,仅部分虔诚者在自家秘密祷告或诵经。1979年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宗教活动逐渐恢复,并有个别新教徒(多为原教徒亲属)入教。1986年底,全县共有天主教徒267人,其中男176人,女91人。在这些教徒中,有原来的会长4人,守贞姑娘1人,孩婴10人,主要集中在壕赖山乡。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普及,教徒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1986年4月调查,常参加活动者约40人,占实有信徒总数的15%。

教务管理:同治十二年前属绥远教区管理;光绪八年(1882年)改属西湾子教区管理;民国11年后,复归绥远教区管理,时绥远总堂共设6个分区,本县属第3分区,区堂设在库伦图,直至1949年。

壕赖山天主教堂

民国19—26年间,全县先后设立规模不等的天主教堂17处,教徒最多时达5012人,其中男教徒3008人,女教徒2004人;附设教会小学4所,其中男校3所,女校1所;抚育婴儿9人、孤老9人。民国29年,教堂缩减为7所,教徒则增6580人,其中男教徒3803人,女教徒2777人。民国34年,男女教徒总数达9000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5%。

解放后,境内多数教堂所在地划于毗邻旗县,仅壕赖山教堂仍属武川县。该堂神职人员于1955年全部移居出走,教徒停止在堂内活动。

“文化大革命”中,宗教信仰受到批判,信徒停止聚会,仅部分虔诚者在自家秘密祷告或诵经。1979年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宗教活动逐渐恢复,并有个别新教徒(多为原教徒亲属)入教。1986年底,全县共有天主教徒267人,其中男176人,女91人。在这些教徒中,有原来的会长4人,守贞姑娘1人,孩婴10人,主要集中在壕赖山乡。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普及,教徒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1986年4月调查,常参加活动者约40人,占实有信徒总数的15%。

教务管理:同治十二年前属绥远教区管理;光绪八年(1882年)改属西湾子教区管理;民国11年后,复归绥远教区管理,时绥远总堂共设6个分区,本县属第3分区,区堂设在库伦图,直至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