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僧人中,有一种特殊身份的人,即转世者。朱贝古,藏语意为化身,蒙古语意为呼毕勒干,汉语意为活佛。藏传佛教转世制度的形成,是在藏传佛教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根据佛教有关“灵魂转世”“生死轮回”的学说,为解决宗教和寺庙首领后继有人而设立的一种制度。

一、转世制度由来

在佛教中,转世制度已有悠久历史。传说在释迦牟尼创建佛教以后,佛教在印度发展过程中,便产生了转世制度。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并形成藏传佛教之后,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也出现过转世制度,但当时在藏传佛教中,转世问题未形成大的影响。原因是当时解决传教首领继承人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师徒传承制度,另一种是家族世袭制度。

在藏传佛教中,正式形成转世制度,并以这种方式解决藏传佛教内部派别或寺院首领继承人的问题,始于13世纪,噶举派噶玛噶举的噶玛拔希。噶玛噶举的转世系统,又分两个支系。一个是黑帽系,另一个是红帽系。

黑帽系是从噶玛拔希开始的,红帽系是从黑帽系派生出来的。西藏藏传佛教的转世制度,也是从它开始的。但是在西藏佛教历史记载中,把噶玛噶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算作黑帽系的第一世活佛,把噶玛拔希算作黑帽系第二世活佛。噶玛拔希是噶玛噶举的著名高僧,在康区他的门徒很多,影响也很大。元宪宗三年(1253年),他从康区到宁夏、甘肃一带进行传教活动,在内蒙古和宁夏交界的地方建立了1座吹囊朱必拉康庙。元宪宗六年(1256年),他应蒙古大汗蒙哥的邀请,到哈剌和林会见了蒙哥汗。蒙哥汗赐给他一顶金边黑色僧帽及一枚金印,这就是黑帽系名称的由来。从此,噶玛拔希的名声远扬,影响更大,在西藏藏传佛教的传说中,他是一个仅次于莲花生大师的神通人物。由此,噶玛噶举转世系统,代代传承下来。

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年),黑帽系的第三世活佛攘迥多吉,应召进京觐见元明宗皇帝。当他到京时,明宗已死,宁宗继位。他在北京,为宁宗及其皇后进行密宗灌顶的宗教仪式。与他同往北京的有其弟子乃囊寺寺主札巴僧格。宁宗皇帝赐给札巴僧格红色僧帽1顶。从此,黑帽系中派生出一支红帽系,札巴僧格也就成了红帽系的第一世活佛,以后,按惯例代代相传。因此,噶玛噶举是西藏藏传佛教中,最早形成活佛转世制度的人,为以后格鲁派活佛转世制度作出了范例。

藏传佛教中,格鲁派兴起之后,严禁喇嘛娶妻生子,采用转世制度,解决宗教首领的继承问题。先后在蒙藏藏传佛教中,形成了四大转世系统,即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哲布尊丹巴、章嘉呼图克图。

二、转世制度的形成

藏传佛教中,呼毕勒干转世是一件大事。因为转世呼毕勒干是寺庙的主人,信教群众信仰的中心。但是,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呼毕勒干的转世也与日俱增,有的地方达到失控程度。其转世的途径是:

兴建寺庙的住持喇嘛成为转世呼毕勒干。住持兴建1个寺庙的喇嘛逝世后,他的弟子们和该寺庙喇嘛为了纪念他在发展藏传佛教事业的“功绩”,呈报盟、旗扎萨克衙门,要求认定他成为转世呼毕勒干。经札萨克衙门同意,发给证明,该庙喇嘛携带证明信件,再到甘、青、藏或蒙古库伦、北京等地,请示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哲布尊丹巴、章嘉呼图克图,或其他大呼图克图、葛根,认定为转世呼毕勒干。认定的活佛地位越高,其转世呼毕勒干身份就越高。因此,财力、物力雄厚的大寺庙,不惜花费大量金银财宝,不远万里,赴西藏请示达赖、班禅认定,或去请示哲布尊丹巴、章嘉呼图克图认定。

拉然巴、多然巴、堪布、诺们汗等取得高级学衔和封号的喇嘛逝世后,他的弟子和其所在寺庙的喇嘛,为了纪念藏传佛教在学术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要得到盟、旗札萨克同意后,请示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呼图克图或其他大呼图克图、葛根,认定其转世身份。

修行得道者成为转世呼毕勒干。有的喇嘛终身隐居山洞修行,德高望重,深得喇嘛和信徒群众的敬仰。生前被公认为“圣人”,逝世后由其弟子按照宗教仪轨,经过必要的认定手续,也能成为转世呼毕勒干。

汗和王公贵族家庭出身的喇嘛,通称为托音喇嘛。他们中有的学识渊博,有的利用其身份影响,为藏传佛教事业做出过重大功绩,可通过一定的手续即可成为转世呼毕勒干。

藏传佛教领袖人物委任转世呼毕勒干。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呼图克图等大喇嘛,对藏传佛教事业做出突出成就者,可以直接宣布其为转世呼毕勒干。

清朝政府赐予转世呼毕勒干。藏传佛教中,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对清朝统治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清朝皇帝可赐给呼毕勒干身份,或加封“呼图克图”“诺们汗”之类封号。

汗和王公贵族可转世为呼毕勒干。有些汗和王公贵族生前对藏传佛教虔诚信仰,或奉献大量财物和阿勒巴特等,为藏传佛教事业做出过重大功绩者,他逝世后,通过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呼图克图等大喇嘛的认定,可转世为呼毕勒干。

三、转世方法

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转世制度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达赖、班禅是藏族地区和蒙古族地区喇嘛教的领袖,哲布尊丹巴和章嘉是蒙古地区喇嘛教首领。其他呼图克图、葛根,根据他的身份和影响,有的管辖一个地区几十座寺庙,有的管辖几个寺庙,至少是1个寺庙。因此,喇嘛教非常重视呼图克图、葛根的转世,这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件大事。至于转世的方法,对地位越高、影响越大的呼图克图、葛根的认定手续越复杂,时间越长。一般来说,认定地位高、影响大的呼图克图、葛根,需要5~7年;认定大寺庙寺主,需要3~5年;认定普通寺庙寺主,也需1~3年时间。认定转世呼图克图、葛根的程序,大体要经过以下程序:

1.成立寻访组织

呼图克图、葛根逝世后,由所在寺庙,或有关寺庙的负责喇嘛,并有当地地方官员参加,组成寻访组织,负责筹备寻访和认定的各项工作。转世者的身份越高,参加者也越多。

2.寻访与调查研究工作

呼图克图、葛根逝世前,一般都留下遗嘱,说明转世的地区、方向。遇有突然逝世,未留遗嘱者,寻访组织则派人到一个大呼图克图或葛根处,请示确定寻找的地区、方向,然后寻访组织内部研究确定,开展寻找工作。

寻找转世灵童的地区和方向确定后,寻访组织要派该寺庙主要负责人,带领3~5人,到确定地区和方向去,寻找该呼图克图或葛根逝世1年后出生的男童(也有2~3年内出生的)。找到男童少者2~3名,多者5~7名,并对他们进行明察暗访,开展深入细致的寻访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的项目主要有:男童父母的家庭出身、个人品性、有无劣迹、有无不良习惯,男童家庭宗教信仰状况,是否虔诚信仰佛、法、僧“三宝”,以及周围环境如何,男童本人特别注重其健康状况、相貌特征、生活习性,等等。寻访调查的时间,少则数月、半年,多则1~2年不定。寻访工作结束后,要向寻访组织详细汇报,然后履行严格的甄别筛选程序。

3.辨认遗物

经过寻访调查后,对被寻访的对象,再进行筛选,保留3~5名儿童。然后又派人携带转世者用过的遗物和没有用过的东西,让寻访对象挑选辨认。通过辨认确定寻访目标。这是认定灵童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4.请“确精”(吹仲、乃琼)降神

“确精”是藏传佛教中的巫神,手持宝剑,请神附体的喇嘛。负责寻访组织的喇嘛,带着选择的男童名单,前往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大寺庙中,请有名望的“确精”降神、指点。在“确精”降神时,将寻访过程和男童情况详细说明。”确精”舞剑降神后,指点男童名单,这也是认定“灵童”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5.最后认定

经过以上寻访、辨认遗物、“确精”降神等过程,完成了基本程序,然后由各寺庙的住持喇嘛,携带3名灵童名单,携带当地王公札萨克的证件,请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章嘉呼图克图,或其他大呼图克图、葛根进行最后认定。首先向认定的大喇嘛叙述寻访经过,然后送上灵童名单和礼物。大喇嘛接受灵童名单和礼物后,经过诵经等仪式,在灵童名单上花押印章(或手印)或画符,这样才算完成了全部认定程序。

为了庆贺转世灵童认定程序圆满完成,除给认定大喇嘛赠送重礼外,给其周围喇嘛也要送礼,同时要在当地各大寺庙奉献上供,给全体喇嘛熬茶、供饭、发放布施。返回后,给当地寺庙喇嘛同样熬茶、供饭、发放布施,给当地上层喇嘛和王公诺颜也要赠送礼物。

完成1个转世灵童的认定工作,要花费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少则动用银子几千两,多则上万或几万两。势力雄厚的大寺庙认定转世灵童时,不远万里,到西藏请达赖、班禅,以示隆重。多数寺庙到青海、甘肃、北京等地认定。转世呼毕勒干的身份不高,一般在当地找个地位较高的呼图克图、葛根认定,既省人力,又省财力。

6.限制措施

清朝廷为了控制呼图克图、葛根的转世,对认定权限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措施。主要措施如下:

(1)蒙藏地区呼图克图、葛根的呼毕勒干的出世,准于闲散台吉或下人及唐古忒平人之嗣内认指,其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之亲属,各蒙古汗、王、贝勒、贝子、公、札萨克台吉等子孙内,禁止指认呼毕勒干。

(2)各处呼图克图、葛根圆寂后,均准认其呼毕勒干。其无名者到小庙坐床,从前并未出有呼毕勒干之寻常喇嘛,已故后均不准寻认呼毕勒干。

(3)实行金本巴瓶掣签制度。

(4)大呼图克图、葛根转世期间,其所管寺庙及政教事务,分别交由各地在世的呼图克图、葛根等进行分权管理。

7.金瓶掣签制

清初,清朝政府极力扶持藏传佛教,扶持呼图克图、葛根等上层喇嘛扩大势力,以帮助清政府稳定蒙藏社会局势,为其统治利益服务。后因藏传佛教的发展,上层喇嘛权势的扩大,特别是同蒙藏地区的汗、王等封建贵族互相结合,形成一种强大势力,成为威胁清政府统治的隐患。清政府为了削弱蒙藏地区的政教势力,于是对呼图克图、葛根的转世,进行了重大改革。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政府颁布金瓶掣签法(又称金本巴瓶掣签法)。清政府制作了2个金瓶,一个放置在北京雍和宫,另一个放在拉萨大昭寺。凡在理藩院注册的大喇嘛、呼图克图、葛根转世时,用作抽签。西藏拉萨大昭寺的金瓶,属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哲布尊丹巴以及西藏地区的大呼图克图、葛根转世之抽签用。北京雍和宫的金瓶,用于章嘉呼图克图、内蒙古和外蒙古地区的大呼图克图、葛根转世抽签用。掣签仪式由清政府理藩院尚书或西藏办事大臣主持或监督下,在大昭寺和雍和宫分别举行。其仪式程序是,达赖、班禅、驻藏大臣或章嘉呼图克图、理藩院尚书到场,各有关寺庙大呼图克图、札萨克喇嘛等高级僧侣和有关官吏到场,被选定的灵童家长到场,以及法会诵经的众喇嘛到场,然后将所选定的3个灵童姓名和出生年月日,用蒙、满、藏3种文字写在象牙签上,贮于金瓶内,经过诵经仪式后,由住持仪式者在大众面前用象牙筷子抽出一签,确定为转世呼毕勤干(灵童)。

四、洞礼制度

清代,蒙古藏传佛教的呼图克图、葛根、札萨克达喇嘛、副札萨克达,喇嘛、札萨克喇嘛等高级上层喇嘛分6个班次,每年轮流进京,执行洞礼年班制度。所谓洞礼年班制度,就是蒙古各地藏传佛教上层人物每年轮流进京,为清朝皇帝“身心安康,万寿无疆”而诵经祝福。在“洞礼”期间,一方面,清政府对他们给予特别优待,为的是使他们进一步靠拢清政府;另一方面,便于对他们进行考察了解,进行控制。

对于参加洞礼年班喇嘛的地区、人数和班次的具体规定如下:

呼和浩特12人察哈尔9人

锡勒图库伦2人科尔沁3人

鄂尔多斯1人土默特6人

乌珠穆沁6人浩济特1人

阿巴嘎1人阿巴哈纳尔5人

苏尼特2人四子王1人

乌拉特5人鄂尔多斯1人

喀尔喀9人阿拉善3人

第一班

喀尔喀:那鲁班第达呼图克图

莫尔根班第达呼图克图

内蒙古:诺颜呼图克图(科尔沁)

迈达理呼图克图(土默特)

必力格图诺们汗(浩齐特)

敖尔班弟达喇嘛(阿巴嘎)

阿旺东日布呼图克图(鄂尔多斯)

额尔德尼迪颜齐呼图克图(土默特)

诺尔却尔齐喇嘛(土默特)

罗布桑丹巴拉布吉(乌拉特)

第二班

喀尔喀:额尔德尼伊拉固克散喇嘛

内蒙古:拉哈巴鄂斯尔达喇嘛(土默特)

拉木扎木巴喇嘛(阿巴哈纳尔)

罗布桑多布喇嘛(乌珠穆沁)

巴拉多尔吉喇嘛(乌拉特)

额尔德尼却尔齐喇嘛(察哈尔)

垂斯哈布迪彦齐喇嘛(土默特)

乃吉托音呼图克图(土默特)

耶古赛尔呼图克图(察哈尔)

托布桑喇嘛(阿拉善)

第三班

喀尔喀:西瓦锡勒图呼图克图

章楚布多尔吉喇嘛

内蒙古:云丹扎木苏沙布隆(郭尔罗斯)

阿旺苏德巴却尔济(乌珠穆沁)

罗布桑却吉固什(阿巴哈纳尔)

东郭尔班弟达(乌拉特)

岱青却尔济罗布桑丹达尔(察哈尔)

宁宁呼图克图(土默特)

阿旺丹巴达喇嘛(土默特)

敏珠尔却尔济固什(察哈尔)

第四班

喀尔喀:青苏珠克图诺们汗

罗布桑扎木巴诺们汗

内蒙古:阿尤喜英尔根却尔济(土默特)

罗布桑拉喜达喇嘛(苏尼特)

阿旺罗布桑达喇嘛(乌珠穆沁)

罗布桑尼玛达喇嘛(阿巴哈纳尔)

拉木朋苏克达喇嘛(乌拉特)

锡勒图呼图克图(土默特)

迪彦齐呼图克图(土默特)

拉木扎布呼图克图(察哈尔)

罗布桑丹巴呼图克图(察哈尔)

第五班

喀尔喀:额尔德尼班弟达呼图克图

扎雅班弟速呼图克图

内蒙古:苏苏喀图却尔济(土默特)

罗布桑里瓦喇嘛(乌珠穆沁)

拜扎沙布楞喇嘛(阿巴哈纳尔)

锡勒图阿旺扎木彦呼图克图(库伦)

固什罗卜生丹必勒达喇嘛(乌拉特)

达尔罕却尔济呼图克图(土默特)

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土默特)

第六班

内蒙古:达赖呼图克图(寨哈尔)

甘珠尔巴额尔德尼堪布(苏尼特)

莫罗木喇嘛(乌珠穆沁)

梅尔根迪彦齐喇嘛(乌拉特)

巴干楚格拉什喇嘛(乌珠穆沁)

扎雅班弟达呼图克图(土默特)

鄂木布扎木苏达喇嘛(土默特)

鄂木齐达尔罕却尔济(察哈尔)

扎木彦永如布固什(察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