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俄东正教牧师之下,神职人员的神品(即各级神职人员的权力和品级)分为督主教、大主教、主教、修士大司祭、司祭、大辅祭、辅祭。

呼伦贝尔盟各地的东正教堂,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分属于不同的教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二月,满洲里谢拉菲莫夫斯卡娅教堂等均隶属于赤塔市的后贝加尔教区。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俄罗斯东正教最高教务会议发布命令,将中东铁路沿线的东正教事务划归俄罗斯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管辖,其中哈尔滨以西地区由北京传教士团委托哈尔滨江桥南岸的“圣母领报”(布拉格维申斯克)教堂代管。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经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俄国东正教教廷发布命令,将北满及宽城子——绥芬河、宽城子——满洲里铁路沿线各地教务,由北京传教士团移交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教区领导,但实际执行中哈尔滨“圣母领报”教堂及此前由其直辖的呼盟铁路沿线的几个教堂,仍由驻北京传教士团直接领导管理。

俄国十月革命后,一批俄罗斯东正教神职人员逃亡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于民国11年(1922年)组成流亡教廷。3月,流亡教廷发布命令,在哈尔滨组建临时教区管理局,由梅佛季任大主教。下设3个监督区(也称分教区),即哈尔滨监督区、东部监督区、西部监督区(以海拉尔为中心)。民国14年(1925年)秋,梅佛季大主教曾来额尔古纳右旗三河地区视察教务,决定在三河地区单独设立一个监督区,直属哈尔滨教区。

民国12年(1923年)6月,北京传教士团首脑维克托尔大主教等人抵哈尔滨,决定将原由北京传教士团管辖的奉天(沈阳)、新京(长春)、吉林教堂及哈尔滨、海拉尔、满洲里、大连、旅顺等地的教堂、修道院、墓地全部移交“哈尔滨及满洲督主教”梅列基领导管理。呼伦贝尔盟各地东正教堂分属第6(滨洲线)、第7(齐齐哈尔)和第8(三河)3个监督区,其中第6监督区以海拉尔为中心,沿滨洲线向西管到满洲里,向东管到免渡河。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以东各地,如博克图、雅鲁、巴林、扎兰屯等地教堂由设在齐齐哈尔的第7监督区管辖,其余各教堂则基本上归三河监督区领导。这种领导体制在东北沦陷时期一直维持下来。

民国34年(1945年),哈尔滨教区归属莫斯科全俄东正教牧师管辖。

1956年11月,哈尔滨教会正式归属中华东正教会。

在中华东正教会接管前,呼伦贝尔盟各地的近40座教堂,在各监督区监督下,又分属于若干中心教堂。

额尔古纳右旗有5个中心教堂:三河镇斯特列钦斯克一彼特罗帕甫洛甫斯卡娅教堂,上库力圣波格罗甫斯卡娅教堂,鲍比莱屯圣波科罗甫娜娅教堂,什尔佛维屯圣符拉吉米尔修道院等。

满洲里市辖区中心教堂是伊诺根其耶夫教堂。此外,该教堂还兼辖新巴尔虎左旗境内的嵯岗、赫尔洪得等地的教务活动。

其余几个中心教堂有海拉尔卡扎恩斯克·波格罗甫斯卡娅教堂,辖扎罗木得及邻近地区的教务活动;牙克石卡扎恩斯克——波格罗仁斯卡娅教堂辖乌鲁西屯、陈巴尔虎旗那吉屯、特尼河屯、阿桑屯、牙克石街、免渡河等地的教务活动;博克图教堂辖巴林、雅鲁、扎兰屯等的教务活动。

呼伦贝尔盟各地教堂的规模不等,有些是规模较大的地区中心教堂,更多的是在中心教堂领导下的村屯基层教堂,并不是一切教堂都配有专职神职人员,但中心教堂一般都配备1人以上。中心教堂神职人员的神品,一般要高于普通教堂。如三河的中心教堂,除直接管理三河镇本身的教务外,还负责领导邻近的奇洛图等四五个村屯的教务工作,故一直配有神职人员2~3人,此外设护堂杂役1人。该堂从民国21年(1932年)建成起,到1956年关闭止,历任神职人员13人,其中就有神品为大司祭的高层神职人员6人。其余也都是司祭(牧师)或修士司祭,而没有像一些小教堂那样任用辅祭以下低神品职务的人担任掌堂神职的情况。全市各地教堂共有不同神品等级的神职人员20人左右。

在各地教堂中,除专职神职人员外,还有业余的辅助神职人员,即唱诗班(又译作赞美诗合唱团或“圣乐团”)成员。唱诗班无固定编制,依教堂规模和当地教徒数量而定,可大可小,有的小教堂只设一名赞美诗歌手而不组团。

在各教堂中,另由教徒公推出一些人组成若干机构,协助牧师管理教堂有关事宜。这些机构主要有理事会、监事会及妇女清洁卫生组等。

1.理事会:负责处理教堂日常事务,如教堂的管理维修,财务收支,财产经营管理,大型宗教活动的组织安排等。其成员有主席、副主席、理事、会计和管理员等若干人。有些小教堂不设理事会,而由教徒公推一两名德高望重的长老任教堂管理人,行使理事会职权。

2.监事会:是教堂的监宗机构,由主席、副主席和若干委员组成,有的小教堂只设1名监宗委员而不设监事会。此机构负责监督检查神职人员、管理机构成员和所有教徒有无违反教规、教义的过失行为并作相应处理;负责神职人员的变动以及信徒入教的审查接纳等。

3.妇女清洁卫生组:一般由青年女教徒组成,负责教堂内部的清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