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衣着

蒙古族人民的衣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天穿单褂,春秋穿夹袍与薄棉袍,冬季穿羊皮袍、羔皮袍,外披长毛羔皮大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衣着也随之讲究起来,穿着与汉族无差异,衣着随着社会的流行而发生变化,一些“80后”(20世纪80年代出生人员)、“90后”(20世纪90年代出生人员)在网上购买最新款式。

衣着与汉族服饰一样,除少数老年人以外,年轻人平时不穿蒙古袍。在节假日、重大活动、那达慕大会或招待客人时均穿民族服装。

女子不再戴发套,只围绸、锻围巾。大多数人不再戴帽子,只是在外出赶路或驮运时才戴皮帽或毡帽。

以前男女均穿长筒靴子,其制料有布靴、毡靴、皮靴。布靴有牧民自制,用以室内穿;毡靴用羊毛擀制,靴底为牛皮或驼皮,用以冬季骑马、骆驼赶路时穿着。皮靴分鞋背统靴和蒙古靴,一般走沙路或冬季穿着。蒙古族在春节等重大节日中,身着蒙古袍,脚穿背统靴和蒙古靴。

2.饮食

在城镇居住的蒙古族饮食与汉族基本相同,饮食以面、米、蔬菜为主,一日三餐。平时宴请以手抓肉为主。待尊贵客人或结婚嫁娶时以羊背子、烤全羊为主。羊肉还有风干羊肉、爆炒羊羔肉、炸羔肉块、清炖、清汤羊肉、红烧、黄焖等吃法。

牧区以面、米、肉、乳制品为主。除早餐以外,食无定时。喝奶茶是牧民饮食的主要方式和习惯。喝茶时必备奶食品、面食品、炒米等食品,平时来人以喝奶茶为主。待客、宴请用手抓肉和羊背子。

奶制品有鲜奶、酸奶、酥油、白油、奶皮子、奶豆腐、奶茶等品种,羊奶、牛奶、驼奶均可制作,奶食品为牧民平时的主要食品。挤下牛羊驼乳后,用锅熬之,取其上面凝结的脂肪皮,余乳移置缸内,把取出的乳皮贮藏起来,称之“奶皮子”,可直接吃亦可用沸水冲食,味美香甜,营养价值高。

由于交通便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农牧区牧民的饮食品种及食法有了大的变化。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种新鲜蔬菜,在吃“羊背子”“手抓肉”前,有凉拌菜、炒热菜等。城镇居民和牧民最爱吃的还是“沙葱”和“沙盖”,阿拉善右旗生长的实心沙葱,味独特。外地客人,尤其是在春、夏季能吃上沙葱鲜羊肉饺子、风干羊肉炒沙葱,不枉此行。如果秋季雨水好,大多数家庭腌制“沙葱”和“沙芥”。

烤全羊

烤全羊是阿拉善右旗地区特有的具有浓郁传统的最大的—道菜肴,是待客中最高礼仪。烤全羊历史悠久,相传自清朝康熙年间,由阿拉善第一代王和罗理率部自新疆迁徙阿拉善时带来,后经第三代王罗布桑多尔济汲取北京烤鸭的烹饪特点,再经过200多年各名家的不断改进,形成今日阿拉善独特地方风格——烤全羊。烤全羊精选阿拉善土种绵羯羊为原料,此种羊个大、尾大肥,肉质鲜嫩、精美,无腥膻味。经过屠宰、烫毛、整理、填配料等十几道工序后进行烘烤。烘烤采用特制的烤炉,炉髙3米~4米,内经2米~3米,形状似蒙古包。选用当地特有的甘梭梭为燃料,反复烘烤、整理。烤出的全羊成卧姿,皮黄中泛红,色如北京烤鸭,香味扑彝,外酥脆适口,内松软鲜嫩,肥而不腻。烤羊的吃法颇有讲究。先将烤好的全羊成卧姿盛放大盘内,头披哈达,口含青葱,端出经客人过目,然后按照皮、肉、骨的顺序一次分解装盘,端出由客人品尝,品尝时配以荷叶饼、小葱、面酱等,最后吃烤羊原汁调配的清淡适口的柳叶面。

羊背子

蒙古语称“乌叉”,亦称全羊。是将绵羊的尾巴、部分肋骨(3~5条)及后腿的肉取为一整块,头、蹄、五脏、羊脖子与其相连的两根小肋骨、锨板上的脆骨均要去除,其余部分全部放入锅中煮熟,肋骨按照羊体原来的位置依次放至羊背下,用特制的木盆或铜盘端上,即可使用。食用羊背子时,讲究吸羊尾,将羊尾切成细长条后(长30厘米、粗细3厘米)由客人一口咽下,羊尾肥而不腻,有利于消化。羊背子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或在节日、婚宴、小孩剪发时食用。一般客人或平时来人,煮羊的前腿和肋骨招待,称之为“哈”。

手抓肉

为宴请客人时食用或者作为平时饭食。

酥油

将鲜奶盛于木桶中使之发酵,用一木棒(下端钉一木板,略小于木桶)放人桶内,手持木棒不时地上下冲击,待奶冒气泡时,奶油渐渐浮于上层,即刻取出,称之为“白油”。把白油过滤,除去杂质,炸制成“酥油”,色泽洁白,装入瓶内贮藏。存过夏季即变为黄色,广称“黄油”。营养价值远远高于牛奶,为奶中精华,用沸水冲食,老少皆宜。

酸奶

将鲜奶盛于木桶中自然发酵,可直接饮用,也可兑水喝,是牧民的主要饮食之一。

奶酪

也称酪蛋子、酪旦子、酥酪。把做奶油之后的酸奶用锅熬煮后,置于日光下,蒸发水分或装置袋内,用石块等挤压水分,使之成豆腐状,贮藏以供冬季出外放牧或行远程食用,携带方便,随时取食,为牧民主要食品之一,其营养价值比奶皮、酥油低。

奶酒

将马奶、牛奶用蒸馏法或发酵法制成奶酒。把发酵后的酸奶放锅中,锅中放空碗或盆,锅上放一无底木桶,高约40厘米,桶上端放一锅,锅中盛冷水,下锅生火加热,酸奶煮沸后,蒸汽遇上锅后凝结成液体,沿上锅底滴于下锅空碗或盆中。奶酒似清水,无色透明,味酸、微辣,含酒精量颇少,不善饮酒者,也可饮半斤至一斤不醉。能饮酒者常可饮三四斤不醉。如果饮醉,连续几日不醒。牧户大都酿酒,以备自用,也待宾客。有马、牛奶酒2种,马奶酒尤为名贵。

烧驼峰

驼峰长在骆驼脊背部,为脂肪纤维状组织,它既不同于一般的纯油型脂肪,又不同于单一的肌肉纤维,因而制成菜肴后口感爽脆,脆而不腻。烧驼峰采用剥好的鲜驼峰,先切成小方块用油炸,放各种佐料拌匀,再放油锅中翻炒后色、香、味俱全,初食者只知味美,而不知为何物。

凉拌蹄黄

蹄黄即驼蹄掌心鹅卵大小的两块纤维组织,因它肉质异常细腻而富有弹性,比筋更柔软,似驼峰而比驼峰更丰富,用它作的凉拌蹄黄清脆可口,滑爽鲜嫩,是不可多得的烹饪上品,可与熊掌相媲美。驼掌用文火慢炖,最后拌上靑菜,清清白白,晶亮爽目,色味俱佳,深受食客的青睐。

3.居住

2010年底,牧区蒙古族居民定居住砖瓦结构房屋。城镇蒙古族居民住楼房或砖瓦结构房屋。

全旗各苏木镇均通电,居民使用电冰箱、电视等家电。边远地区、分散居住的牧民,主要靠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光柴互补来解决日常用电。

4.出行

2010年底,全旗牧民家庭均有汽车或摩托车,出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