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戒律,是防止喇嘛在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出现过失而制定的修行准则,所有喇嘛必须遵守戒律规定。戒的作用是依戒修行,以期最终获得成就。净戒,是指行善止恶的戒规。据传,从释迦牟尼时期开始有了戒律,后来发展成为藏传佛教“三学”(定、慧、戒)中的一门学科。

喇嘛要经受3次“戒”,才能成为正式出家僧人。第一次受戒称“拉布金戒”(小戒,即沙尼戒),即遵守以下戒律:(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7岁~8岁小喇嘛接受此戒。

第二次受戒称“格斯勒”(中戒,即具足戒),即遵守“十戒”或“二十五戒”。

十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6)不涂饰香鬘;(7)不食非时食;(8)不睡坐高大华丽床;(9)不视听歌舞;(10)不聚集财宝。

二十五戒:(1)不杀生;(2)不妄语;(3)不偷盗;(4)不邪淫;(5)不饮酒;(6)不掷骰子;(7)不罪过食;(8)不传自语法;(9)不传魔鬼法;(10)不传非天法;(11)不打牛;(12)不打童;(13)不打夫;(14)不打妇;(15)不击塔;(16)不恨君;(17)不恨君之友;(18)不恨佛;(19)不恨僧;(20)不恨上师;(21)不眼受;(22)不耳受;(23)不鼻受;(24)不舌受;(25)不意受。小喇嘛在17岁~18岁时接受此戒。

第三次受戒称“格隆戒”(大戒,即比丘戒),是定性或掌稳意念之意。喇嘛在25岁前后受此戒。

此戒戒律很多,共253条。